学校章程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基本信息 > 学校章程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> 正文

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关于加强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

作者:信息公开办公室 来源:党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20年01月14日 23:54 点击次数:[]

基层教学组织是实现立德树人、落实教学任务、促进教师发展、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单位,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。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》(教高〔20182号)和《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》(教高〔20196号)文件精神,进一步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、人才培养、教师发展等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,结合学校工作实际,提出如下实施意见。

一、指导思想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落实“以本为本、四个回归”,围绕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,按照“全覆盖、有特色、重实效”的原则,进一步规范组织设置,强化职责职能,完善工作机制,落实改革任务,实现本科教育教学的内涵式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提升。

二、建设目标

按照稳步推进、达标建设、示范引领的要求,力争在5年内建成30个校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,实现院级基层教学组织100%全覆盖,激发一线教师深入参与教学、潜心教书育人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主体意识,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,形成全校上下重视教学、热爱教学、研究教学的教学质量文化,全面提升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。

三、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与职责

(一)设立原则

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实行备案制。经所在学院的教学工作委员会论证通过后,报教务处备案后设立。鼓励跨学科、跨院系组建基层教学组织。每位教师参与基层教学组织数量一般不超过2个。设立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:

1.教研室。依托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教学,设立教研室。

2.课程(组)教学团队。依托相关的课程或课程组教学,设立课程(组)教学团队。

3.本科实验中心。以实验课教学为基础,设立本科实验中心。

(二)工作职责

1.师德师风建设。组织教师学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,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,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推动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纪律与教学规范,树立良好的教风,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,强化导师育人、课程育人、实践育人,实现思政要素进培养方案、教学大纲、教材教案、教学评价等。

2.教学组织运行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,组织落实教学任务,开展教学质量评价,加强各个教学环节(备课授课、作业指导、课后辅导、考试考查、评教评学、实验实习、课程设计、毕业设计(论文)、新教师试讲、新课程审核等)指导、检查和督促,落实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过程管理与评价考核。

3.教学基本建设。加强国家和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求研究,参与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,在专业建设、评估与认证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,建立科学先进的课程体系,定期修订教学大纲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,推进在线开放课程、微课的开发与应用。选用或编写高质量教材和教辅资料,建设多媒体课件、试题库、案例库、教学用具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。

4.教学能力提升。严格落实新教师培训制度、集体备课制度、同行听课制度等,鼓励青年教师加入学术研究和教学名师团队,开展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,严把新教师开课试讲关、教学质量关,高质量完成本科教学任务。组织教师定期对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业进行分析和反思,开展多种形式教学评价活动,组织名师公开课和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课,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培训、教学法研讨、访学交流、创业实践等工作。

5.教学改革研究。围绕打造“金专”“金课”“金师”,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。紧扣国家发展要求,促进专业转型升级,开拓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,促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。吸收先进教育理念,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、项目式探究式研究型教学,非标准化、综合性、多元化评价,提升课程的高阶性、创新型和挑战度。培育教学理念先进、风格鲜明、效果优秀的教学名师,在教研论文发表、精品课程开发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研发、高水平教学成果凝练、优质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实际成效。

四、加强建设与示范引领

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行“达标建设与示范引领”相结合的模式,按照达标建设的基本要求分步推进。经过五年的努力,实现基层教学组织覆盖所有本科教师,使教学活动更加规范有序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。同时每年评选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,对工作规范、成效显著的团队给予奖励并广泛宣传,在教学奖励等工作中优先推荐。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建设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:

1.组织机制。依托课程、课程组、专业、实验中心等基层教学组织,覆盖相关课程所有教师。基层教学组织承担具体的教学管理、教学建设、教学改革、教师发展等工作,有较完善的议事决策、教学过程管理、教学研讨活动、青年教师导师、备课听课评议、教学质量督导和考核评价等基本制度并执行到位。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、设备和运行经费保障。

2.队伍建设。基层教学组织梯队结构合理,制定教师发展计划,严把新教师开课关。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指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,实行传帮带。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有良好的师德师风,一般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,承担本科课程教学,教学效果好,具有丰富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工作经验,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。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工作,对青年教师备课、授课、答疑、命题等环节进行指导、检查和监督。三年内有不少于50%的教师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会议,青年教师100%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基本功大赛,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进行校外访学。

3.教学规范。认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,规范考试管理。无三级以上教学事故。教学档案资料(包括课程教学大纲、教案、教学日历、试卷、课程总结、教学参考资料、实验实习指导书、试题库、实习日记等)齐备,教案编写规范。实验教师注重落实实验室安全规范化建设,设备利用率、完好率达到95%,实验开出率100%。教授、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到100%。建立教学评价和质量分析反馈机制,学生评教整体在良好以上。

4.教学改革。定期开展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学习讨论,总结交流教学情况和经验,研发综合性、研究性实验项目等。每2周开展1次教学讨论、集体备课等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,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课。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,参与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教师占比达到100%。推动课程教学改革,开展研究型教学、混合式教学、多元化考核等改革,规范多媒体课件,组织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或教辅材料。每学期组织1次名师公开课或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课活动。

五、组织保障与政策激励

1.组织保障。基层教学组织实行备案制和考核制。学院综合考虑与系、研究所等组织的有效衔接与整合,分计划、有步骤的设立基层教学组织,明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,落实教研活动常态化机制,组织年度考核等工作。学校对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设立专项建设经费,加强日常管理,定期监督检查。

2.考核激励。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列入教学评估、专业评估的重要观测点,作为学院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。对考核优秀的基层教学组织给予相应奖励,在经费投入、教改立项、教学成果评奖等方面优先支持,对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实行额定工作量减免、考核与业绩津贴挂钩制度。教师申报教学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时,原则上应有所在基层教学组织的推荐意见。


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

2020114


上一条: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

下一条: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